当前位置:
>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

上海大型公共建筑碳审计试点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中国建筑使用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楼宇经济”对经济产值的贡献将继续增加,居民的生活用能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因此上述比例还有望继续增长至30-40%,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在我国各类建筑中,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与碳排放水平又数倍于居住建筑,以上海为例,全市公共建筑面积占比约1/4,但用能量却占到建筑用能的60%。因此,公共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降碳对于实现国家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的目标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完善的碳审计作为支撑。

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建筑的碳审计刚刚起步,而建筑能源审计已有一定基础。一般情况下碳审计与能源审计的结果具有相关性,但又有一些重要区别:同样的能耗、不同能源品种会造成碳排放的显著变化;且建筑碳审计除涉及能源消耗排放外,还涉及空调制冷剂损耗、少量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垃圾填埋排放以及绿地碳汇等。本研究选取上海一处典型现代化高层办公建筑,开展了建筑碳审计试点工作,旨在掌握建筑碳排放的总量、结构与特点,提出针对类似建筑的碳减排建议。

本研究以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和香港建筑物碳审计指引等为基础,针对上海一幢典型现代化高层办公建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信息收集、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典型企业调研及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开展碳审计。结果表明,该建筑2010年碳排放总量在一些节能措施的推动下比2009年有所降低,但单位面积碳排放仍在全市处于较高水平;建筑最主要的碳排放来自入驻企业用电;入驻企业办公区域单位面积碳排放明显高于公共区域;企业碳排放量主要与建筑面积呈线性相关关系,但部分企业也受到连续运行的服务器等特殊办公设备的显著影响;此外各类电器的待机功耗也不容忽视。本文建议今后将建筑碳审计深入化、长效化、制度化,并辅以有利于碳减排的奖惩机制。


阅读全文请至下载中心下载

  • 总机:021-54000878
  • 邮箱:jsxhsh@sina.com
  • 地址:徐汇区大木桥路588号4楼(近零陵路)
  • 传真:021-54000870
  • 邮编:20003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