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对房地产项目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03-16


毫无疑问,BIM与装配式建筑技术都是房地产未来的主流技术,BIM+装配式的叠加效应是否真的会给房地产带来更大的收益呢?

要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BIM与装配式建筑究竟是什么?装配式建筑中运用BIM会给给我们房地产建设带来哪些变化。

一、 装配式建筑与BIM的概念

1 何为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装配式建筑可实现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三大目标。

装配式建筑优势: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并且保护环境。

装配式建筑主要特征:

 33_meitu_12.jpg

 2 何为BIM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

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

34.jpg

这里的信息不仅是三维几何形状信息,还有大量的非几何形状信息,如建筑构件的材料、性能、价格、重量、位置、进度等。

35.jpg

 

二、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集成”,BIM技术是“集成”的手段,串联起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为装配式建筑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避免传统的二维设计容易出现问题,实现设计三维表达,减少图纸量,有效解决专业间、预制构件间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

36_meitu_3.jpg

由于BIM技术可用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房地产项目来说,从设计到管理全过程应用BIM技术,可将建设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数据整合,从而有效的优化项目管理,提升项目的运营能力。

1、    模块化设计

采用建筑标准模数体系,实现构件经济高效的预制生产,方便装配式组装以及与传统作业部分的精密衔接,同时能规范相关配套建材、部品的规格品类,实现建筑与装修一体化

37_meitu_4.jpg

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模式,实现住宅空间支撑体系与填充体系的分离,形成开放式格局。达到了空间可变及高度的适应性,实现“百年住宅”和全客户群覆盖。

38_meitu_5.jpg

2、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

a)        基于统一模型,可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专业协同设计及优化。

 

39_meitu_6.jpg

b)        通过BIM的标准化设计,大大减少预制构件种类。

40_meitu_7.jpg

c)        按照装配式建筑的特点,通过分类统计进行快速的工程量分析,实现对成本的初步控制。

41_meitu_8.jpg

 

3、    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a)        应用BIM技术对预制构件内部、预制构件之间进行碰撞检查,可以避免传统二维设计中不易察觉的“错漏碰缺”。对复杂部位和关键施工节点进行论证,保证施工的可行性。

42_meitu_9.jpg

b)        应用模拟建造技术,排除现场施工隐患,优化施工工序,实现高效管理。

43_meitu_10.jpg

然而,我们还要注意到,BIM信息化技术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提升,涉及到系统的各个方面:

1、    标准化设计是前提。

   没有进行标准化、模块化、一体化设计的项目,不是真正产业化项目。

2、    建筑产业化是完整的体系。

   以单一技术或产品为导向的建筑产业化,无法实现构件种类优化,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无法实现效率提高,体现不出建筑产业化的优势。

3、    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化平台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物流、安装、后期运维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也体现不出产业化的优势。

4、    EPC管理模式是未来产业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方向

   应致力于以研发、设计为龙头,整合前期咨询、部品生产、安装施工、项目阿管理等全产业链资源,采取设计、施工和管理一体化联合总承包的发展模式,才能发挥BIM的最大优势。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在未来装配式建筑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流后,通过BIM信息化技术,可以在建筑设计方面有巨大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设计和施工质量。BIM+装配式建筑将给房地产项目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我们正是时代的弄潮儿。

 

                                        ——同济EMBA设计协会执行会长、同舟共济BIM创新学院执行院长

                                                                                                                                 朱兵供稿                                                                                                 


  • 总机:021-54000878
  • 邮箱:jsxhsh@sina.com
  • 地址:徐汇区大木桥路588号4楼(近零陵路)
  • 传真:021-54000870
  • 邮编:20003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